带“广东手信”回家过年背后的故事
明天,就是家过大年三十
告别一年的奋斗与求索
游子们带上喜爱的客乡特产
踏上回家的旅途
或繁或简的年货里
既有一年间与日俱增的思念
也有与家人、老友分享美好的年背j9喜悦
更有阖家团圆、故人重逢的故事美满
在外打拼,带什么当地特色手信给家人分享?我们采访了三位在广州拼搏的广东手信客乡游子,了解他们为家人选择广东土特产背后的家过故事。
广式腊肠
“打闹、年背嬉戏的故事场景历历在目”
小李是一名媒体从业者,今年是广东手信他在广东生活的第八个年头,广东海洋大学毕业后,家过他就一直留在广州。年背
“早年,故事父母就曾在广州工作,广东手信我对这里充满了向往,家过所以高考志愿中五个有三个选的年背j9是广州的学校,最终却被位于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录取了,不过幸运的是,毕业后我在广州找到了工作。”小李述说着自己与广东的故事。
小李告诉记者,工作以后,他回家过年都会带一些广东特产,品类每年都有些变化,但广式腊肠每年都会买。
“小时候,父母回家过年就会给我和弟弟买广式腊肠,与安徽的咸口不同,广式有些甜,风味不一样,弟弟很爱吃。”小李回忆道,“那时候,爸爸规定一人一片分着吃,如果弟弟端盘子,他总是会把切得厚的腊肠挑出,与较薄的间隔排列。然后一人一片品尝时,他拿到的就都是比较厚的,想来也着实有趣。”
与小李不同,小李弟弟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留在了老家,“说实话,我们每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可能他也不再爱吃广式腊肠,但是看到这个,童年时候兄弟俩打闹、嬉戏的场景就历历在目。”
海参鲍鱼盆菜
“无论如何都不能亏待家人”
“带着广州买的年货回家,感觉像是把这一年在广州体验的所有美好都带了回去。”过年返乡前,志芳买了五大盒海参鲍鱼盆菜,偌大的后备箱装得满满当当。
志芳来广州打拼已有17年,从最初的纺织厂女工到现在的批发店老板,一路的摸爬滚打让她眉宇间多了几许英气,可讲起海参鲍鱼盆菜背后的故事,平日里的豪爽仿佛被一股暖流融化。
“08还是09年的时候,我们刚来广州没几年,我公公到广州看病,我家女儿也一起来了。在吃大排档时,她看着菜单问我‘鲍鱼’是什么鱼,我其实挺想点一份的,但看到一百多的价格,就犹豫了,当时手头真的很紧,就和她说这个鱼不怎么好吃。”志芳开始回忆。
后来,志芳与几个工友合作往外地批发服装,手头开始变得宽裕。那年过年,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买鲍鱼回家,“我和丈夫花了不少钱买了很多干鲍鱼,但可能由于我们厨艺欠佳,女儿吃了后竟说,‘果然不太好吃’”,志芳的忧伤中露出了一丝笑容。
前几年开始,鲍鱼的预制菜产品越来越多,志芳在见到各大广告后便买了一些品尝,其中一款海参鲍鱼盆菜让她爱不释手,过年时总会带很多箱回去。“一来,是想给家里小孩老人买点平时不太舍得吃的好东西;二来呢,以此纪念一下过去的艰苦岁月,警醒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亏待家人。”
封开杏花鸡
“希望不愉快能在品尝这只鸡后消散”
在回家过年前,老程特意去了趟肇庆封开,买了五只封开杏花鸡和一些封开杏花鸡做成的盐焗鸡和酱油鸡。
前不久,办公室讨论买些什么特产回家时,以往从不带特产回家的老程向同事们询问“带些什么好呢”。
一句“你今年吃过的最让你难忘的东西喽”牵住了老程的思绪。
“应该就是去封开出差时吃的鸡了。”老程陷入了沉思。
虽然广东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但老程一家却几乎不吃鸡。
“我记得小时候有次生病,将近一个月才完全康复,病完以后,用我妈的话来说,我‘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老程开始回忆。之后,老程母亲听说老母鸡有营养,一周炖两次鸡,而且还要求他把汤都喝下去,直到老程有一次喝吐。后来,经过几次激烈的争吵,程母放弃了继续逼迫他吃鸡喝汤。
“我当时很委屈,一直和母亲争吵,最后一次吵得很凶。但回过头来想想,当时家里本就因为给我看病而十分拮据,母亲为了我也确实不容易,我要是能多些体谅她就好了。”
虽然当时的争吵早已结束,但鸡再也没有上过老程家的餐桌,这仿佛成了老程和母亲间一道无声的伤疤。
老程告诉记者,那次吐了之后,闻到鸡的味道便想吐,“那种油腻感油然而生,但今年在封开出差时吃到的杏花鸡改变了我对鸡的刻板印象,鸡的油腻主要来自皮下面的那层油脂,而杏花鸡皮下几乎没有油脂,皮吃起来是脆脆的,它肉也很嫩,味道极其鲜美。”
“希望我和母亲当初因为鸡而产生的不愉快,能在共享这只杏花鸡后消散。”
祝所有漂泊异乡的游子
都能选出恰到好处的客乡风物
或共怀往昔
或共情美好
抑或共赴未来
【策划】严亮 周晓凤 麦倩明
【统筹】董玉 冼伟锋 樊静东 黄帼蓉 苏若晶 庹朝均
【见习记者】胡亦赟
【设计】曾梓毅
- ·全链集聚,稻乐满仓!南沙丝苗米财富启新篇
- ·一通通感谢电话的背后,是汕梅高速路上的一抹抹“暖心蓝”
- ·@梅州人 医保重复参保要清理!每人只能保留一个参保关系
- ·方寸藏古今!一场有爱的家庭亲子体验活动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行
- ·南农晨读丨绿美大良
- ·一招一式传承“武侠梦”!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兴宁李家教拳的“武林传奇”来看看→
- ·这个端午,与“粽”不同!
- ·病人突发脑梗,交警深夜及时护送就医
- ·减速农业数智化!茂名荔枝大数据平台接入DeepSeek
- ·方寸藏古今!一场有爱的家庭亲子体验活动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行
- ·梅州城区33条道路实施“严管”!注意!已有司机被罚
- ·截至4月末,梅州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18.15亿元,同比增6.96%
- ·2025清明档新片总票房破7000万元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康飞宇一行到梅州日报社参观交流
- ·米兰携史亮出席赛前新闻发布会,尹聪耀加盟梅州客家队
- ·“粽”情老兵!广东省客家商会在梅州开展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
- ·民航夏秋航季3月30日开启 大湾区将开一批新航线
- ·端午期间,梅州哪些路段最易堵?交警部门这样说...
- ·粤东潮客文化历史探访研究通俗著作!《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出版
- ·狠抓发展在行动丨投产后年产值超亿元!翔龙科技投资9000万建设的先进生产线进入试产阶段
- ·《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4月15日起施行
- ·您,参与抢券消费了吗?梅州市2022年促消费活动,已热热热!
- ·粤M9999A、粤M9999B等靓号来了!13日梅州又有新号段投放
- ·即日起,梅州全市殡葬服务机构有序开放现场祭扫活动!
- ·“一签多行”实施已3个月 琴澳“双城生活”便利度UP!
- ·粤东潮客文化历史探访研究通俗著作!《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