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人为何对“扒龙船”这么上头?
清明节前就早早下水训练,扒龙船端午节过后还在锣鼓喧天——比大湾区的大湾对上龙舟还长的,是区人九游大湾区的龙舟季。
在岭南地区,为何划龙舟更普遍的扒龙船称呼是“扒龙船”。一个“扒”字,大湾对上尽显生猛,区人更点出了在广东赛龙舟客观条件的为何不易。
云山珠水,扒龙船河网密布,大湾对上狭窄的区人河道反而磨炼出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气度。
挑灯夜训,为何九游桨声灯影,扒龙船浪高水急中划出了独属于湾区人的大湾对上“龙舟江湖”。
自然在塑造岭南地区地貌肌理的区人同时,也塑造了大湾区人的个性,让这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赛龙舟“打开模式”:漂移龙舟、海上赛龙、逆水龙船......这当中,既有顺应形势也有突破创新,岭南人总能在适应环境和改造自己当中取得巧妙的平衡:既强调赛龙夺锦、敢为人先,同时也不缺乏协力和共情。
在龙船划经处的珠江口,不远处深中大桥即将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协同发展遥遥在望;不久前,连接惠州、东莞、广州、佛山、肇庆的“湾区大号地铁”建成通车,让人们对大湾区未来生活有了更多想象。除此之外,粤港澳三地频频聚合各自优势,以湾区之名在世界亮相,大湾区城市把同舟共济的龙舟精神又发挥到了更多、更大的舞台。
一向低调著称的广东人,为何唯独在赛龙舟时如此张扬?
从4月17日到端午前一天这52天里,广东整整下了45天雨。不少网友笑称大湾区人“精神状态稳定”。广东人却把连绵不断的雨势视为“泼天的富贵”,“水为财”的说法在这里由来已久。
下雨,从来不是中断龙船赛事的理由。在大湾区人眼里,只要有龙船可“扒”,就值得克服一切困难。
这种不惧风雨、风雨兼程的乐观精神自然也浸润到大湾区人的基因里。正因如此,这里的人们几乎没有“欲济无舟楫”的烦恼——有江河便可造船,有船就能出海,龙船行经的诸多古码头,如今依然是对外联络的关键节点所在。不少龙船之乡,同时也是侨乡所在。
崇尚“食自己”(靠自己做出成就)的大湾区人也几乎不怎么抱怨客观条件的困难。被动接受从来不是选项,在40多年前,这片土地率先喊出“杀出一条血路”,时至今日,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改革先行地,所言不虚。
广东人因敢为人先的龙舟精神天各一方,又因龙舟承载的浓厚乡愁再次聚首。
如今,在大湾区不少地方,龙船鼓一响,就是回乡拼搏的召唤。
在佛山叠滘,珠江行至此处,形成了狭窄蜿蜒的河道,却依然不能抵挡住岭南人“拼命也要划龙舟”的热情,因此也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漂移龙舟文化。每年的端午龙舟季,不只是游子回乡为全村“集体荣誉而战”,一衣带水、根在内地的港澳乡亲们听到龙船鼓声的召唤,拿起船桨,不惧路途遥远,跨境回乡扒龙舟者也不在少数。
今年,17岁的澳门青年温永铖第一次回祖籍叠滘参赛。在比赛前一个多月,他每周五放学后坚持从澳门回到叠滘参与扒龙船训练,在家乡的河道里奋楫。儿时的回忆,原乡人的情谊内化成为温永铖心里挥之不去的故乡烙印——从祖辈手里接过船桨那一刻起,龙舟和乡情,又完成了一代传承。
如今,越来越多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名的龙舟赛事举办,这何尝不是双向奔赴、大湾区融合一体的一扇窗口,一种佐证?
当人们感慨大湾区人“扒龙船”的执着,却也能从一个个奋楫向前的身影里感受他们如此痴迷和热爱的根源——
一脉相承,同根同源,只要大家愿意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那就有希望。
总台记者 林丽丽 冯雪 戴威
- ·沈阳一综合楼发生火灾,2名消防员牺牲
- ·西媒:G7如此歇斯底里,纯属幻想!
- ·武装冲突已导致苏丹境内超过70万人流离失所
- ·多国人士齐聚日本广岛 抗议七国集团峰会召开
- ·梅州市委台港澳办举行2025年台商台胞台属春茗联谊行动
- ·埃及和土耳其同意立即提升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 ·欧盟称已开始为乌克兰培训F
- ·印度多地持续高温 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 ·来这里,意见福彩,清晰福彩!今日,梅州睁开公益福彩张扬行动
- ·德国收紧该国与波兰边境管制
- ·联合国秘书长欢迎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再延长两个月
- ·朝鲜宣布一枚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失败,此前首尔曾拉响警报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公里
- ·美国芝加哥发生多起枪击事件 已致9死34伤
- ·叙媒:美国非法驻军再次盗运叙利亚石油
- ·巴以冲突影响巨大 加沙民众坚守家园废墟